首页 >  深度 >  详情

焦点日报:一文带你了解我国第一个活体交割的品种——生猪

2022-12-16 19:48:20来源: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期货中第一个活体交割的品种——生猪

一、生猪简介


(资料图片)

生猪是对未宰杀的家猪的统称,是活着的猪。猪是一种杂食动物,身体肥壮,生长较快,肉可食用,皮可制革,全身均可利用。在中国文化里猪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称之为亥,有时也被称为二师兄或天蓬元帅,猪象征着有福有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猪出生后5-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4个月,猪的寿命平均为20年。目前国内肉用商品猪主要是使用从国外进口的种猪进行杂交而繁育的后代,从国外引进的种猪主要是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良种猪,而国内由于本地猪的饲料-肉的转化率低、养殖成高、逐渐被淘汰,濒临绝种

生猪期货于2021年1月8日起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当时受非洲猪瘟疫和猪周期的共同影响,国内猪价波动巨大,甚至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生猪期货的上市意义重大。生猪的养殖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降低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可以抑平市场猪肉价格的波动,稳定物价。

二、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合约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生猪期货品种交易代码为LH,交易单位为16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5元/吨,每日价格波动限制为±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最后交易日为合约月份倒数第4个交易日,最后交割日为最后交易日后第3个交易日。

我司每手保证金约为:15935*16*15%=38244元

大连商品交易所

三、生猪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1.需求方面

(1)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习惯和总人口数

国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习惯和总人口数共同决定了猪肉的总消费量。中国人获取蛋白的主要方式是大豆制品、蛋类和肉类,由于肉类价格最贵,所以往往只有在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时,居民肉类摄入量才会增加。

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决定了猪肉在居民肉类食物摄入中的占比占绝对高位,不仅远远高于牛羊肉的食用量,也高于禽类、水产类等大类肉食的数量。不过,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消费占比有下滑趋势,人们不再限于过去只吃猪肉、禽肉、鱼类的饮食习惯,开始尝试更多肉类来源,如进口海鲜和牛肉等。这部分肉类虽然量小,但是上升较快。

如果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习惯共同决定了猪肉的人均消费量,那么总人口数的变化则直接影响猪肉消费总量的变化。目前中国人口结构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二胎放开,甚至有生育全面放开的呼声,但这也无法改变未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社会总人口逐步下滑的局面,但人口总数是需求的长期考虑因素,短中期是相对稳定的。

由于生猪总需求量=(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消费习惯的影响)*总人口数,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国人对生猪的总需求量是比较稳定的。当然可能会因为国民越来越有钱而增加消费,但这个过程较为缓慢,并且受到消费习惯和总人口数的制约,猪肉全年的总消费量相对稳定。

(2)生猪需求的季节性变化

虽然每年猪肉的消费量变化不大,但受天气与节假日的影响,猪肉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十分明显,猪价也因此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由于生猪的养殖受季节性影响很弱,和农产品生长周期不同,生猪养殖具有持续性,所以我们主要关注季节性变化对生猪需求的影响,生猪价格的季节性变化也主要由需求的变化引起。

由于中国南方有腌腊肉、北方有做灌肠的习俗,所以每年猪肉需求的高峰开始于12月份,早于其他农副产品的备货时间,年后需求又逐渐回落。除了春节备货,猪肉需求的次高峰是有中秋国庆假期的9月、10月,由于夏季的炎热慢慢退去,人们饮食中肉类的比重又开始增加。往年一年之中需求最差的是3月、4月,春节后猪价回落,第二季度达到低点。

根据猪肉需求的波动,总结历年来猪价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是:猪价春节后下跌,清明节见底,劳动节后上涨,中秋节年度最高,之后下降到春节前夕再度上涨。

2.供求方面

(1)存栏量

由于猪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周期性,所以影响未来生猪供给的就是当下不同年龄段的生猪的存栏量。生猪市场供给短期看出栏量,中期看仔猪的补栏量,长期看能繁殖母猪的存栏量。

短期市场生猪供应主要受到目前生猪的出栏量以及出栏体重的两方面影响,供应量是两者的乘积。从生猪的生长周期看,能繁母猪一般需要经历4个月的妊娠期产下小猪,在仔猪哺乳1个月后,便可断奶向市场提供仔猪。由于仔猪需要再经历4-5个月的育肥后便可达到105-115kg的出栏标准,成为市场的生猪供应量,所以仔猪的补栏量可以影响未来4-5个月的生猪供应。能繁殖母猪的4个月妊娠期加上1个月的哺乳期,在加上仔猪的生长期,因此能繁母猪存栏可很好的预测未来9-10个月的市场商品猪的供应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生猪出栏期可能随价格预期的走势而变化。正常商品代育肥猪105-115kg作为标猪出栏,但受养殖企业对猪价的预期以及饲料成本的影响,养殖单位可选择进行压栏,即增加出栏体重,如2016年夏季猪价达到周期高位,养殖户预期价格继续上涨,有惜售心理将生猪养成“牛猪”。另外,如果预计近期生猪价格会下跌,养殖户提前出栏生猪(90kg<出栏体重<105kg),如2018年底非洲猪瘟疫开始爆发,养殖户想尽快出栏脱手,猪价大跌。

(2)养殖成本和利润

由于猪的生长期较长,在生猪的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另外,仔猪占总成本的30%。猪饲料的主要由玉米和豆粕构成,玉米主要提供能量,用量占比60~65%;豆粕主要提供优质蛋白,用量占比20%。其价格对生猪养殖成本有较大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点因素,生猪产业可以看成是玉米、豆二的下游产业,价格在整个养殖产业链中具有传导作用,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生猪的养殖成本。

决定养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还是养殖利润这一关键指标,生猪价格和养殖成本都会影响养殖利润,需要综合考虑。当养殖利润增加时,养殖企业在高利润的激励下会增加仔猪的补栏量,同时可能会偏向压栏出售生猪。当养殖利润下降时,甚至出现亏损时,养殖企业会偏向尽快出栏生猪,对于仔猪的补栏也会偏向谨慎,这样会减少5个月后的市场生猪供给量。

(3)进口肉

虽然我国上市的主要绝大部分主要是国内养殖,进口部分占比小,但作为分析框架的一部分,进口肉也是需要了解的一部分。2019年开始由于非洲猪瘟疫的影响,国内猪肉供需缺口较大,猪价高企,进口猪肉有利可图,猪肉的进口量也屡创新高。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累计进口猪肉362万吨,较2019 数据翻倍。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国内进口冻肉也出现问题,进口猪肉的检测成本提高,港口滞留时间也延长。

(4)国储肉投放

由于猪肉是国民重要的食用肉类来源,和国家石油储备、粮食储备一样,为了能在特殊时期保障市场供给和抑制市场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国家也有一套猪肉的储备系统。储备肉的投放和收储政策也对市场价格具有影响作用,特别是当猪价处于极端高价或低价时。国储肉虽然投放量小,但政策导向作用明显。根据华商储备商口管理中心公告,2020年10月之前,国储肉每周投放一次,后来在猪价出现明显回落后停止投放,进入11月猪价出现反弹明显,国家再次启动国储肉投放,于 2020年12月17日、24日、30日三次共投放储备冻猪肉7万吨。

(5)生猪疫病

突发性的疫病是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旦发现染上疫病的生猪,可能整个养殖场的生猪都会被扑杀灭活。疫病的发生不仅可影响目前生猪的出栏量,还会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热情,从而影响未来的生猪供给量。如2018年底爆发的非洲猪瘟,爆发初期非洲猪瘟疫快速蔓延,养殖户处于恐慌心理加快出栏速度,猪肉价格大跌。同时,由于生猪养殖风险高、白条肉价格低迷,规模较小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仔猪补栏意愿不够,这也导致了2019年开启的猪肉价格大牛市。

温馨提示: 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想要获取更多资讯,可在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为您带来更加专业的研发报告

关键词:

[ 相关文章 ]